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PPT下载,共47页。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文中阐述了孔子哪些思想主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儒家精神在当今有何实践的意义?
智者、仁者----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 鲁国人,儒家学派 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 仁治,政治上主张礼,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思想宝库
一部 语录体的散文集 ,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 四书 ”。
《论语》写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
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解题
《论语十二章》
即从《学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子罕》《颜渊》《卫灵公》《阳货》九篇中选了十二章包含孔子独白、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的内容。
【思考1】研读第一章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解读:这一则主要讲的是什么?
示例: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01文言落实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动> <为>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理解核心概念: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解读:
本章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智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解读: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
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仁爱,智慧和勇敢。引申可理解为一个人要是有足够的道德修养,内心足够强大,没有什么能扰乱他平静的心态。
“复”礼:孔子想要恢复的是什么时代礼?
周礼是周朝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周礼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法规。
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礼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人与人之间的贵贱和长幼。
【思考10】研读第十章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解读: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思考11】研读第十一章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读:“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
【思考12】研读第十二章
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解读:中国上古文化注重于诗的文学境界,它有宗教的情感,也有哲学的情操,上古的诗,就包括了现在所讲的整个文艺在内,所以孔子说,你们年轻人,何不学诗?并在这则语录里提出了“兴观群怨”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就是肯定文学的观察社会、干预生活、修养身心、治国养家的作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说文》:而,颊毛也。
小篆字形,象胡须形。
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
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
04再识孔子
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主张克己复礼
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04再识孔子
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 ... ...
关键词:论语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