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电荷》PPT免费下载,共33页。
学习目标
1.分析摩擦起电和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现象,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国际单位。
2.会用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观察并分析静电感应现象,进一步提高应用物理模型解释现象的能力。
3.通过不同起电方式的分析得出电荷守恒定律,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体会守恒观念对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性。
4.知道元电荷的概念,体会电荷量是不连续的。
一、电荷
1. 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用 Q 或 q 表示
单位:库伦 符号:C
思考讨论
(1)原子由什么组成?
(2)为什么原子对外界表现为电中性?
(3)原子核稳定还是最外层的电子稳定?
(4)摩擦起电的原因 和电子的稳定性有关吗?
1.电子离核越近,所受引力越大,束缚越强,离核越远,束缚较弱,容易脱离。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两物体在摩擦过程中,束缚较弱的电子脱离,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二.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通过摩擦使两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原理:电荷的转移
举例: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带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橡胶棒带负电荷
思考讨论
(1)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导体导电的实质是什么?以金属导体为例说明。
金属中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问题1: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问题2:此时把导体A和B分开,然后移开C,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问题3:再让导体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A和B带的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
2.感应起电: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原理:电荷的转移
3.接触起电:
带电体与不带电导体接触或两个带相反电荷但所带电荷量不同的导体相接触
原理:电荷的转移
举例:即:异种电荷先中和再均分,其余直接均分
三.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
四、元电荷
1.元电荷: 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在计算中,可取 e=1.60×10-19C.
2.不是.质子所带的电荷量及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元电荷相等,但不能说电子和质子是元电荷.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而不是实物粒子,元电荷无正、负之分.
3.元电荷的定义说明自然界中物体的带电量都是不连续的,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 ... ...
关键词:电荷PPT课件免费下载,静电场及其应用PPT下载,.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