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雷鸣电闪波尔卡》PPT免费课件,共12页。
波尔卡 (Polka)
波尔卡 :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组成,一般为二拍子。
特点:二拍、快速、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顿的装饰性处理。
《雷鸣电闪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
一个令人兴高采烈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舞蹈。这时,外面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雷鸣电闪。然而,舞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全然不顾外面的雷雨交加,依然翩翩起舞。
乐曲为G大调,2/4拍,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结构图示如下↓
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出身音乐世家,与父亲同名,人称“小约翰·施特劳斯”。与父亲相比,小约翰的艺术成就似乎更大一些。其主要成就在于把维也纳圆舞曲发展成音乐会乐曲,因而在众多作曲家中,获得了“圆舞曲之王”的美誉。
他的创作结合奥地利民间音乐和日常生活音乐,具有曲调新颖、节奏活泼、配器华丽、描绘性强等特点,堪称维也纳交响音诗。在其一生的创作中,他写了约170首圆舞曲,141首波尔卡,百余首其他舞曲,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活》《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闲聊波尔卡》《拨弦波尔卡》等。
主题a——情绪热烈欢快,休止符的使用使音乐富于弹性
画面——舞会盛况
主题b——速度加快,采用下行音阶的手法,并在每个音级之间嵌进一个属音(5),从而使音乐气氛发生变化,仿佛换了新的舞步。
画面——正当人们舞兴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在意,反而舞动得更加欢快了。
B段画面——尽管外面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狂泻不止,舞厅里的人们依然兴致很高、舞兴不减。
主题c——运用许多连音,旋律比较舒展,但是定音鼓的滚奏和吊镲的敲击声好像真的是风雨交加、雷鸣电闪。
主题d,倚音及短促的八分音符和连线的使用,使乐曲显得轻巧活泼。
主题c再现;
乐段A(主题a,主题b)再现。
尾声用了两次长的颤音,后面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并在欢快地高潮中结束。
... ... ...
关键词:雷鸣电闪波尔卡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