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PPT免费下载,共20页。
中国古代书画史上声名显赫的《兰亭集序》。可惜,唐太宗仰慕斯文,弥留之际,死抓真迹不放,将其带入昭陵殉葬,我们今天所见 的只是摹本。全文324个字,个个笔墨酣畅,特别是20个“之”字, 各具情态,绝不雷同,令人叹为观止,所以后人评其为“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天下行书第一”。
这是书圣王羲之一次聚会后酒酣耳热之际,挥毫泼墨,乘 兴笔走龙蛇一挥而就的。其后他虽多次重写,却难以与这幅字相提并 论。原因在于,这幅《兰亭集序》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同一 群特殊的朋友、怀着一种特别的感情所写的。
(一)作者简介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人(现山东省临沂县),后 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
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但性情耿直,严守操节。起家秘书 郎,后迁参军,长史。拜护军将军,调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 右军。在会稽任内适逢灾荒,开仓赈济百姓。因与上司扬州刺史王述 失和,遂称病辞职,从此优游林下,寄情山水,专攻书法。
《晋书•王羲之传》称其“幼讷于言,人未之奇”,七岁学书,十二岁 时得其父传授学书笔法。又从卫夫人学书,融汇古今,独创一家。在 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二)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 时期,社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中,百姓在生死
线上煎熬、挣扎。浓厚的死亡意识笼罩着这一时代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的人,他们对死的恐惧和由之引发的对生的焦虑,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士大夫们不满现状,普遍 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正是 在这种人文思潮里,魏晋人在看似颓废、消极、悲 观的死亡感慨中,深藏着他们对人生、生命强烈执 着的追求和留恋。这种追求和留恋可以说是一种源 自死亡意识的“悲怆的美丽”。
(三)文体常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 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 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 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 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 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
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
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
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
足以畅叙幽情。﹝癸(guǐ)丑〕指永和九年。
﹝修禊(xì)〕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
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
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毕〕全,都。
﹝咸〕全,都。
﹝修竹〕高高的竹子。
﹝映带〕景物互相衬托。
﹝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引(清流激
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流觞,把盛酒的杯
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
的面前,谁就取来饮用。觞,酒杯。
﹝次〕旁边。
﹝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 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 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惠风〕和风。
﹝品类〕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游目骋怀〕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 骋,开畅、舒展。
1.一、二段有着怎样的感情基调?请用-个字概括。
2,鉴赏第一、二段一乐什么?
王实甫《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 :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文四美俱全,足可乐也。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赏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乐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曲水流觞,畅叙幽情
3.一、二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请简要分析。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如叙描结合一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列坐其次”; 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一-“虽无丝竹管弦之....亦足以畅叙幽情”; 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抒发这样的情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 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相与,互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 之间,比喻时间短暂。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意思是,(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诸,相当于 “之于”。怀抱,心怀。悟言,晤谈、对谈。悟,同“晤”,面对。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意思是,(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 束,狂放不羁。放浪形骸,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躯体。
﹝趣舍万殊〕意思是,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趣,同“取”。 ﹝欣于所遇〕对所接触的感到欣喜。
﹝暂得于己〕一时感到自得。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已经厌倦。之,求得。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这种变化而有所不同。系,连接。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国
﹝犹〕尚且。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 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指自然。 ﹝终期于尽〕终究归结于消灭。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
1.第三段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 岂不痛哉!
2.作者为什么而痛呢?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分析作者因何而痛呢? 明确:①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 ②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世事无常之痛) ③向之所欣,己为陈迹(光阴易逝,往事不再之痛)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难测之ꢀ痛)
作者由“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忽然感到“不知老之将 至”,因此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
3.本段中,作者为两种人生态度而“痛”,这两种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请用文中 的语言回答。你认为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两种态度:一种是“静”者,在室内畅谈胸怀抱负,“悟言一室之内”;-种是“动” 者,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放浪形骸之外”。
不可取。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政治严酷、社会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 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 此有的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作 者在文中写道:“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 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在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 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
﹝若合一契〕像符契那样相合(意思是发生感触的原因相同)。
即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
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嗟悼〕叹息哀伤。悼,悲伤。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意思是,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 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喻,明白。一 说是消解、释怀的意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就知道把死和生等 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 谈。固,乃。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虚诞, 虚妄荒诞。彭,即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殇,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妄作,虚妄之谈。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致〕意态,情趣。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第四段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些字词?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今之视昔)一喻古人之兴 感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现在)ꢀ--斥今人之虚诞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之视今)ꢀ--ꢀ-引后人为同调
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 苦短、发时不我待之叹的诗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刘琨《重赠卢谌》)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 (王勃《滕王阁序》)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这种悲叹是否是悲观消极的呢?
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人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正
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在表面看似颓废、 消极的死亡感慨中,深藏着他们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和留恋。书法上的成就,正 是王羲之对抗人生虚无最执着的努力。
两晋时期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司马氏篡权成功后,更是
惧怕舆国论的褒贬,对有异议的人极为残酷。残杀名士现象时有发生。“天下名 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 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为了避祸全身,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不再把积极入仕当成人生的理想。 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
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生”“齐 彭殇”。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王羲之却否定老庄ꢀ“一死生,齐彭殇”,认为生 即生,死即死,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最大的价值,不应空谈玄理,表现出王 羲之对抗人生虛无的执着努力。这在玄学盛行,ꢀ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的东 晋时难能可贵的。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两篇美文都不约而同地 谈及了生死问题,表达了各自的生死观。请对其观点的异 同加以分析。
相同点:两者都认为生年有限、人生易逝。如《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向之所 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 之行体”“寓形宇内复几时?”面对良辰美景,两文作者都感叹人生苦短,不 及自然万物那样生命持久。
不同点:两者对生死的态度不同。王羲之的态度是回避的、悲观的,不敢正视 死亡的必然性。他认为人生无常,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生命终归消失,因而 为之无限伤感。例如他慨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表现了在生死面前只能 听天由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悲伤:他又借“古人”之口感叹“死生亦大 矣”,并直接对人生的最终结局发
出悲叹,如“岂不痛哉”“悲夫”等。陶渊明的态度是比较达观的、开朗的, 看得开,敢正视。“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 夫天命复奚疑!”他认为在有限的、所剩无几的生命中,要顺应自然,随缘自 足,恬然自安,安度余生。陶渊明对生死问题的态度不是回避和悲悯,而是直 面生死、乐天知命、视死如归。
文章通过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抒写了乐生痛死这一人类所共有的感情,彻底否定了老 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从而树 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表达了一种 积极处世的人生态度。
... ... ...
关键词:兰亭集序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