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PPT下载(第1课时),共20页。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人类用语言来进行交流,来表情达意,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呢!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田野金黄,北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熟记 “翩”“谚”“匿”等字的读音;熟记“翩然”“销声匿迹”“萌发”“悬殊”等字的字形;理解“销声匿迹”“草长莺飞”等成语的意思;识记有关竺可桢的文学常识。(重点)
2.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难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课文的说明方法。(重、难点)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素养)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字藕舫,浙江上虞人。对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和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事业有重要贡献。长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先行者。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有《竺可桢全集》。
整体感知
“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精读细研
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关联
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造成古今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按照逻辑顺序排列,有条有理,容易让人明白。
课文学习到这里,你能说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 ... ...
关键词: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